蘇格拉底



蘇格拉底也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祕難解的人物。他從未留下任何文字,但卻是對歐洲思想影響最重大的人物之一,他出生於雅典,有生之年大半時間都在市中心廣場與市場等地與他遇見的人閒談。在當時,他被視為是謎樣的人物,死後很快就被譽為許多哲學學派的始祖。我們主要是透過柏拉圖的著作,來得知蘇格拉底的生平。柏拉圖曾撰寫過幾本《對話錄》,以類似戲劇對白來討論哲學,而蘇格拉底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與代言人。



蘇格拉底的母親是一位產婆。蘇格拉底也常說他的談話藝術就像為人接生一樣。 他認為他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「生出」正確的思想,因為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,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。他藉著假裝無知的方式,強迫他所遇見的人運用本身的常識,這使他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。這樣的方式,我們稱為「蘇格拉底式的反諷」。據說,蘇格拉底曾說:「雅典就像一匹鈍馬,而我就是那一隻不斷叮它,讓它具有活力的牛蠅。」



在西元前三九九年時,他被控「宣揚新的神明,腐化青年人」。在五百名陪審團員的投票下,以些微的票數之差被定罪。然而,他重視自己的良心、與真理──更甚於生命。最後,他還是喝下了毒藥。



蘇格拉底和那些詭辯學家生在同一時代,像他們一樣,蘇格拉底比較關心個人與他在社會中的位置,對於大自然的力量較不感興趣。就像幾百年後羅馬哲學家西賽羅所說的,蘇格拉底「將哲學從天上召喚下來,使它在各地落腳生根,並進入各個家庭,還迫使它審視生命、倫理與善惡」。



不過,蘇格拉底有一點與詭辯學派不同,而這點很重要。他並不認為自己是個「智者」,即博學或聰明的人。他也不像詭辯學家一樣,為賺錢而教書。他稱自己為「哲學家」而他的確也是一位哲學家,因為哲學家的英文 philo-sopher 這個字的意思是「一個愛好智慧的人」。



詭辯學家教人道理,並收取學費,而他們所說的道理或多或少都有吹毛求疵的意味,這樣的詭辯學家千百年來不知凡幾。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則不同,事實上正好相反。他們知道實際上自己所知十分有限,這也是為何他們不斷追求真知卓見的原因。蘇格拉底就是這樣的人,他知道自己對生命與世界一無所知,並對自己貧乏的知識感到相當懊惱。



"我只知道一件事,就是我一無所知", says Socrates.



難得的是,很少人會承認自己無知,即使哲學家也不例外。因為當眾講這句話是很危險的,甚至可能會使你喪命。最具顛覆性的人就是那些提出問題的人,而回答問題則比較不危險。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比一千個答案更具爆炸性。



確切來說,人們面對許多難解的問題,而我們對這些問題還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。因此現在我們面臨兩種可能:一個是假裝擁有所有的知識,藉此自欺欺人。另一個則是閉上眼睛,從此不去理會。人們通常不是太過篤定,就是漠不關心。在雅典,蘇格拉底既不篤定也不漠然,他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,而這使他非常苦惱。因此他成為一個哲學家,一個孜孜不倦追求真理,永不放棄的人。



據說,一個雅典人問戴爾菲的神諭:「誰是雅典最聰明的人?」神諭回答說:「在所有凡人中,蘇格拉底是最聰明的。」蘇格拉底聽到這件事時,大為震驚。他直接去找城內公認聰明出眾的人問問題。但是當此人也無法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時,蘇格拉底便知道神諭是對的。



蘇格拉底認為人類必須為自己的知識奠定鞏固的基礎,他相信這個基礎就是人的理性。由於他對人的理性具有不可動搖的信念,因此他顯然是一個理性主義者。



正確的見解導致正確的行動



蘇格拉底聲稱他受到內心一個神聖聲音的指引,同時他的「良心」也告訴他什麼是對的。他說:「知善者必能行善。」



他的意思是人只要有正確的見解,就會採取正確的行動。也惟有做該做的事的人,才能成為一個「有德之人」。我們之所以犯錯,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何者是對的,這是人所以要不斷學習的原因。蘇格拉底想為是非對錯找出一個清楚明白,而且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。他與那些詭辯學家不同的是,他相信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存在於人的理性中,而不存在於社會中。



蘇格拉底認為,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;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必然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。因此,明白是非的人必定不會為惡,世間哪有人想要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派大"瓜"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